孝顺,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有些人却打着孝顺的幌子,做着一些并非真心尽孝的事儿,今儿咱们就来唠唠假孝顺的四种人,也好让大家心里有个底,辨清真假。 1、只在人前表演的 面子孝顺: 这类人把孝顺当成一场秀,
孝顺,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有些人却打着孝顺的幌子,做着一些并非真心尽孝的事儿,今儿咱们就来唠唠假孝顺的四种人,也好让大家心里有个底,辨清真假。
1、只在人前表演的 “面子孝顺”:
这类人把孝顺当成一场秀,专挑有人的时候,对父母关怀备至、嘘寒问暖。逢年过节,亲戚朋友相聚一堂,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,又是给父母夹菜,又是给父母买礼物,嘴里还念叨着感恩的话,把场面做得足足的,旁人看了都直夸孝顺。可一旦人散了,门一关,就对父母爱搭不理,甚至还嫌父母唠叨、碍事。比如,有的子女带父母出去旅游,一路上拍照发朋友圈,配文都是感恩父母之类的,可到了景区,自己玩得不亦乐乎,父母累了想歇会儿都不耐烦,完全忘了这趟出行的初衷,纯粹是为了博眼球、挣面子。
2、用金钱衡量的 “物质孝顺”:
他们觉得给父母足够的钱,就算是尽孝了。平时忙得不见踪影,很少关心父母的生活起居、精神需求,一到月底或者逢年过节,就甩给父母一笔钱,还美其名曰 “让你们过得好点”。却从不问父母拿着这钱有没有难处,需不需要陪伴。像有的子女在大城市打拼,收入颇丰,每月固定给老家的父母转几千块,可父母生病住院了,他们却抽不出时间回去照顾,只是再打些钱,让护工帮忙,在他们眼里,金钱似乎成了弥补亲情缺失的万能药,殊不知父母渴望的是子女实实在在的陪伴。
3、有求必应型的 “功利孝顺”:
这种人平日里对父母不闻不问,可一旦自己遇到事儿了,需要父母帮忙,比如买房缺钱、创业要拉投资、孩子没人带,就突然想起父母的好了,对父母百般讨好,许下各种承诺。等事情一办完,承诺抛到九霄云外,又恢复到之前的冷漠状态。例如,儿子要创业,找父母借了一大笔钱,创业期间,天天往父母家跑,又是买水果,又是帮忙做家务,嘴还甜得像抹了蜜。可一旦公司走上正轨,盈利了,就很少再露面,父母打电话问他,他还嫌烦,把之前的孝顺劲儿全忘了,只把父母当成了临时的 “提款机” 和 “免费劳动力”。
4、推卸责任的 “甩锅孝顺”:
遇到问题,他们第一时间不是想着怎么解决,而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。父母年纪大了,身体有些小毛病,需要照顾,他们就埋怨父母不注意身体,给自己添麻烦;家里兄弟姐妹因为赡养父母起了争执,他们也不从中调和,反而指责父母当初没一碗水端平,导致现在矛盾重重。就像有户人家,父母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,几个子女商量轮流照顾,轮到其中一个时,他却借口工作忙,把照顾父母的责任推给其他兄弟姐妹,还说父母当初偏爱谁,现在就让谁多照顾,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,把孝顺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。
结语:
唠完这假孝顺的四种人,咱们心里都该明白,孝顺可不能只做表面功夫,更不能带有功利心。真正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关爱、陪伴与担当,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付出。希望大家都能做个真孝顺的人,让父母安享晚年,也让这份美德代代相传。